范文参考网
范文参考网 > 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 发展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思考七篇
范文搜索

发展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思考七篇

发布时间:2018-09-30 编辑整理:调研报告 来源:范文参考网 手机版

  本页是范文参考网最新发布的《发展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思考七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发展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思考七篇

下面是范文参考网的小编为各位收集的发展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思考七篇,请您参阅!如您需要符合您实际要求的,那么您可以点击网页两侧的QQ:XXX-XXX-XXXX和在线客服,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哦!

篇一

(一)村级集体经济是改善农村发展条件的物质基础。加快农村扶贫攻坚,改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非常重要,客观上,贫困村单纯依靠国家扶贫政策改善基础设施,难以增加村级财力,村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是村级组织发挥职能的前提,只有积累了充足集体财力,才能增强持续投入后劲,巩固扶贫开发成果。

(二)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产业项目发展的现实需要。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政策,从目前实际来看,由于未发挥村级集体组织作用,“小而散”、“胡椒式”的资金投入,项目难以做大做强,扶持效果不明显,企业老板也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只有调动村级组织参与积极性,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形式,集中资金资源,持续加大投入,才能规模化发展。

(三)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仍是贫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加快扶贫攻坚,实现脱贫致富,要靠集体经济带动和支持,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能有充足资金发展壮大产业项目,更好地吸收带领农民参与经营和就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扶贫开发时机成熟

范文参考网(一)农村公共设施的改善奠定了良好基础条件。从近年来看,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较多,交通、新农村、水利、卫生等部门政策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为发展农村产业项目奠定了基础。扶贫开发可从基本出行和生活设施建设中摆脱出来,着重投入到发展集体产业项目上来,村民日常出行,生活保障等基本设施由新农村、交通、水务、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解决。

(二)农村产业项目的壮大提供了较广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产业开发扶持力度,培育村级组织经济发展项目,通过“一村一品”,加大了产业发展力度,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基地,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较大发展空间。如**县加快了**莲子、南方红豆杉、高产油茶、花卉苗木、畜禽养殖、蔬菜瓜果等生态绿色农业产业项目,这些都可成为贫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的优势项目。

(三)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重视创造了难得发展机遇。当前,国家对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非常重视,出台一系列扶贫开发政策,在整村推进、移民搬迁方面,为改善基础设施创造条件;在产业扶贫、项目贴息扶贫、“两项制度衔接”政策加大了资金投入;“雨露计划改革”为劳动力技术提升提供支持,这些都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政策机遇。

三、**县村级集体经济基本现状

(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低,发展缓慢。**县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全县157个行政村均为贫困村,由于受交通、资源、区位、投入等不利因素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收入低,贫困程度深,相当多的村甚至仍然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据统计,全县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有 82个,范文写作占全县建制村的52.2%;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 75个,占全县建制村的47.8%。在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收入不足2万元的村30个,占全县建制村总数的19.1%;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18个,占全县建制村总数的11.5%;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13个,占全县建制村总数的8.3%;10万元以上的村14个,仅占全县建制村总数的 8.9%。

(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极不稳定,持续性弱。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山林土地流转、山塘水库承包等,通过提取管理费、收取租金等收入,经营开发性收入很少,且总量较小,收入不固定、不稳定。大部分村靠村内零星鞋衣厂,木材、农副加工厂等作坊式小企业,收取厂房租金,由于企业规模小、流动性大、抗风险弱、稳定性差等,关闭现象经常出现,收入极不稳定。部分村靠山场承包经营流转,租期长,缺乏收入后劲,林改之后,经营使用权到农户,部分村村民不愿让利给村集体。

(三)村级集体收入项目来源单一,依赖性强。我县村级集体收入项目主要包括两类情况,一类是区位优势型,这类村地处城镇街区,集镇周边和交通干道两旁,商贸活跃,基础较好,有12个村具有这方面优势,大都收入在5万元以上,主要依靠房屋出租,土地承包收入,如我县琴亭镇琴亭镇北门村、西边村等,主要依靠城区商业门点、综合大楼租金。二类是资源优势型,个人简历我县是山区县,主要资源有煤、石灰石、山林、水面资源,主要收取资源管理、设施维护费等,有8个村具有这方面优势,大都收入在8万余以上,如坊楼镇坊楼村、江山村等,主要依靠煤矿资源开发收入。这两项收入主要是受矿产资源和城区优势,依赖性强,项目辐射能力弱,不可复制。

(四)村级集体事业投入增大,开支紧张。农村税费改革后,完全靠中央财政转移资金作为村集体收入,新财源又开辟不出来。但在投入上却在不断加大,近年来,村集体在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较多,经济开支不断加大,收支压力递增。据了解,2011年以来,村级集体收入中,财政转移支付收入4.5-5.5万元,一个1000余人的行政村每年村组干部工资,务工补贴约5万元左右,日常办公费,学习活动费,差旅交通等管理费约3万元左右,集体经济收入不足2万元的村有112个,占总数的71.3%,有近四分之三的村只能维持正常运转,基础设施建设只能依靠上级政策投入,或负债筹资建设,收支紧张,经济非常困难。

四、扶贫开发加快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产业发展效果不佳。扶贫到户是当前农村扶贫开发的一个重点措施,由于面广量多,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到户扶持等政策资金存在“小而散”、“撒胡椒面”、“救济式”现象,靠家庭种养和作坊式增收,既不能参与村级经济发展,对于个人来说,只能解决救济之急,也起不到有效脱贫的作用;产业扶持资金有限,力度不大,不能有效扶持发展主导产业,对增加村集体收入贡献不明显;基础设施扶持项目,在改善群众日常生活、出行等基本生活设施任务较重,投入较多,在生产型企业、产业性扶持开发等建设项目上投入有限,效果不佳。

(二)集体财力基础薄弱,项目投入后劲不足。基础设施建成后,贫困村经济收入不能有效提高,群众难以自我发展和支持管理,缺乏持续发展后劲,道路、饮水、渠道等各项设施成果难以巩固,破损情况较普遍,返贫现象较为突出;部分村将大量资金投入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改善上,造成负债严重,无力投入经济发展项目;由于投入不足,村与村之间收入差距在扩大,返贫现象突出,贫困村经济弱势更突出。

(三)干部观念存在偏差,产业项目重视不够。乡镇干部短视行为,村干部不稳定性,造成产业项目投入不足;部分村干部缺乏干事闯劲和创业精神,怕苦怕累,无所事事,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欠缺,因循守旧,认为扶贫开发就是要钱要物,修路铺桥,改水修圳,缺乏经营管理、自我发展理念,没有带领众开发创业,发展经济的精神和办法;部分村干部缺乏长远眼光,急于求成,认为产业项目持续投资量大,见效周期长,风险高,经营管理难度大等,不愿投资产业项目,心得体会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负债严重,无力投入经济发展项目。

五、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扶贫开发新机制

(一)正确处理就地扶贫与异地开发的关系。扶贫开发应要坚持就地扶贫与异地开发相结合,在资源、交通较好地村,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基础,实行“连片开发”措施,集中整片优势产业,整合扶贫政策,县乡统一规划项目地址,完善配套设施,各村通过以扶贫项目或自筹资入股,打造产业发展平台,通过承包经营,提取管理费、收取租金等增加收入。对于设施落后、区位偏僻、资源匮乏的村,建立异地置业开发新机制,筹建扶贫开发产业园,在交通要道、物流商贸市场、城镇商业街区、国家划拨土地,补助建设资金,为各贫困村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销售市场,推进“抱团发展”。立足“党支部+基地+农户+市场”模式,引进企业生产经营,繁荣活跃商业服务产业,推进农业产业“产-供-销”一体化格局,延伸农业产业发展链,开辟新的增收市场,带动贫困村增加集体收入。

(二)正确处理好发展产业与改善设施的关系。扶贫开发应由基础条件扶持转变为集体经济发展,扶贫开发重点是要解决“造血”功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能增加集体财力,增强持续收入后劲。从近年来看,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较多,交通、新农村、水利、卫生等部门政策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为发展农村产业项目奠定了基础。工作总结扶贫开发应从基本出行和生活设施建设中摆脱出来,着重投入到发展集体产业项目上来,村民日常出行,生活保障等基本设施由新农村、交通、水务、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解决。在项目安排上,要优先安排对集体经济收入有作用的产业项目,优先安排优势主导产业项目,优先安排带动群众就业能力强的项目。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问题,重点在改善生产经营条件上下工夫,解决道路交通、用水用电、资金筹措等问题,提高生产基础保障能力。

(三)正确处理好集体贫困与个体贫困的关系。扶贫开发应由瞄准个体转变为瞄准集体扶贫,由“一户一策”转变为“一村一品”,着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持续发展动力。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形成集体经济发展与贫困群体脱贫有效联结,调动群众参与集体经营积极性。建立“党支部+基地+农户”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形成集体与个人利益享受链,范文参考网TOP100范文排行到户扶贫项目安排到户,但资金直接拨付到经济发展项目,贫困户通过资金入股方式,按参股份额参与利润分红,并优先吸收贫困农民就业,多种渠道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四)正确处理好政府投入和群众投入的关系。完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扶贫开发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大政府财政专项扶贫开发投入,以整村推进为基础,整合移民搬迁、产业扶贫、“两项制度衔接”项目、贴息贷款扶贫项目、“雨露计划改革试点”等政策,加快村级集体经济投入。建立政府帮扶责任机制,健全领导责任机制,成立工作组织,实行领导挂点帮扶,干部驻点推进,明确扶持目标任务,建立考核机制,统筹资金资源,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尽可能给予支持。建立社会扶贫投入机制,发挥群众自筹资金积极性,动员村集体群众投资,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大合力。

(五)正确处理好经济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关系。着力加强村干部致富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劳动力生产技术和综合素质。创新“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培训扶持模式,在培训技术项目选择上面向集体经济产业技术需要,范文内容地图在培训对象选择上面向集体经济生产经营参与管理对象,在培训机构选择上面向能为集体经济提供实地培训服务的院校。建立高校与企业联接机制,通过“职业院校+技术人员+合作社+农户”培训模式,组织专业技术服务团,深入实地,组织村干部、创业能人和就业农民进行经营管理、适用技术培训,帮助解决集体经济组织技术难题,提升村干部管理和劳动者技术水平,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篇二

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是指贫困村集体组织通过流转、外包、出租集体资产或领办、入股企业(合作社)等方式取得经营性、服务性收益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发展集体经济”等重要内容,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为民服务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

一、充分认清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广大群众对更多更好享受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期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贫困村村级党组织不仅要“有人管事”,更要“有钱办事”。经济薄弱的村、尤其是贫困村往往容易诱发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只有集体经济有实力,才能“有钱办事”,才能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和问题。村党组织才能不断赢得党员、群众的信赖,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才有向心力,热门思想汇报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对村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更对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起到带动作用。集体经济发展好的贫困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比较强,村域经济发展就比较好。当前,在全市1919个贫困村里,“村富民穷”、“村穷民富”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同程度存在,农业经营主体小、散、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群众收入依然偏低。这就要求我们着眼“村强民富”,大力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各类资本到贫困村投资创业,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增收致富拓宽渠道、提供支持。

二、目前我市贫困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近年来,我市加大引导扶持,强化监督管理,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在保障贫困村“村支两委”正常运转、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中有效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据调查统计,全市1919个贫困村,有427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占22.3%。其中,**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376个,占88.1%;5万元以上的村51个,占11.9%。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主要集中在渝西和乡镇周围的贫困村,来源于资产性的分配、门面出租、经营收入、投资收益和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等等。对于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增强村民自治发挥了重要的引领性作用,较好地维持了村级行政日常工作运转。

目前,我市已经有了集体经济的贫困村,其经济来源主要有6类:一是物业出租收入。主要是乡镇、城市周边的村,利用老村部、老校舍以及原来村修建的建筑出租给私营小企业办工业,这是村级集体经济最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项目资金收入。有条件行政村千方百计争取区县、市的农业和农村建设项目政策支持,在实现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得到部分劳务盈余,补充村级运转经费的不足。但它收入多数是一次性的,带有明显的偶然性。三是联系部门、联系企业和社会“捐赠”收入。有的村定期组织本村外出做生意、搞企业发展好的人士向其捐赠,有的村利用本村在国家机关工作的资源为村争取项目管理经费。四是土地开发收益,主要城镇同边的村利用政府征地,得到部分收益。五是现有水面、林地等资源的出租收入。六是政府临时性政策项目收入,比如,农民宅基地复垦,建设项目征地所得的村提留、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返还款等等。

仅管我市贫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市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非常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资源禀赋差。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市绝大多数村只强调“

分”的一面,而忽视了“ 统”的作用,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平均分包到户,甚至把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从此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更加艰难。

(二)发展差距大。从全市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来看,城镇周边地区比山区地区发展快、实力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村比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收入高,村级班子强的地方比班子弱的地方发展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之间也不平衡,现有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近80%集中在渝西地区。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收入差距大,两极分化越来越显现。

(三)增收渠道窄。多数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一些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村集体经济中,经营性收益仅占集体总收入的12.6%;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要占35.3%;征地补偿费等其他收入占52.1%。主要得益于前几年我市推行的农民宅基地复恳的收入。由于这项工作基本停止后,多数村目前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维持运转,勉强度日。

(四)刚性支出大。近年来,随着民生的进一步改善,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村一级工作量显著增加等各种微利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七是民俗旅游。对具有民俗民间文化、山水自然条件、历史人文资源、农特产品优势的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和服务,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村落,开发农家乐、采摘园、度假村、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八是联合发展。对资源丰富、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村,实行产业集聚、人口集中、集约开发,鼓励村与村联合发展,形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共同发展,增加集体收入。总之,路径、方法是多样的,关键是要根据实际、创新思路、优化组合、灵活运用,真正实现有效发展、加快发展、持续发展。

篇五

**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有关深化农村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扶持经济薄弱村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根据自治区财政部门有关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文件精神,**镇以哈密瓜和生猪为重点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在**、**两个村的具体组织和实施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镇贫困村的基本情况

**镇辖16个村民委,总人口6.2万。在十三五期间,**镇共有**、**、**、**、**、**、**七个贫困村。贫困村总人口3.08万人,总户数789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33户(全镇贫困户数2224户),贫困人口5425人(全镇贫困人口数8005人)。贫困村的人口数占全镇人数接近一半。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69%,贫困人数是全镇的68%。

二、**镇贫困村集体经济目前情况

在**年,我镇的**、**两个村委取得了区集体经济扶持资金200万元。在**年的7月,**村租用了20亩的土地开展种植哈密瓜,成立了兴农哈密瓜合作社,10月成功收获了一季哈密瓜,也取得了一定的收入。**村委的200万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原计划建设养殖小区,但因取得的项目资金和项目规划所需的资金有差距,项目无法顺利实施,目前未取得进展。**、**、**三个村委有山林或鱼塘承包金,村集体有少量的经济收入。**、**两个村委,没有任何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

为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推进我镇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我镇7个贫困村都从本村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加快发展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

1、**村:在扩展种植哈密瓜80亩的基础上,建设并入股养殖小区生产,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完全可以实现村集体经济年达5万的目标。

2、**村:疏通建设并入股年出栏量为4400头的养猪场,可以实现年达5万的目标。

3、**村:利用螺山合作社驻本村的优势,入股苗木基地。同时租用80亩土地,种植沃柑,加上山林、水塘的对外承包,可以实现目标。

4、**村:充分利用本村能人龙开内种植哈密瓜的种植技术,在韦永相哈密瓜种植基地边新种植哈密瓜80亩,逐渐寻找增加村集体收入的途径,尽量实现年5万元的目标。

5、**村:利用本村利于种植油茶的优势,加入由廖俊峰创建的百香油茶合作社,发展壮大油茶产业;入股廖庆练养殖小区,在养殖的基础上,在猪场周围利用农家肥种植60亩的沃柑;加入周干厂种植合作社,发动扶持农户种植玉米,回收玉米及玉米秆,加工成饲料向北方销售。通过入股分红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有望完成年5万的目标。

6、**村:计划以村干集资,贫困户入股的方式筹措资金,建设一个养鸡场,采用放养模式养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努力实现目标。

7、**村:由于将是大腾峡工程的淹没区,目前在村里居住的群众很少,且地处深山,种养都不是很适合。等大腾峡蓄水后才能打算。

四、存在的问题

1、村第一书记、村干对发展农村经济资金的渠道不清楚,项目缺少投入资金;

2、有的项目距离村庄较远,路不通,影响了发展的进度。如**村的廖庆练猪场,计划搬到山中,但距离大路、大路有600多米,目前缺少新猪场建设的部分经费及道路的修建经费。**的养鸡场也缺少通往鸡场1000米道路建设经费及鸡舍建设的部分经费。

3、区农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在使用时手续、程序过于繁琐。如**村得到了扶持资金200万元,他们设计年出栏生猪4400头的养猪场振兴**村集体经济方案。计划与正大公司合作,村委建设养猪场和派人管理,猪苗、饲料均由正大提供,猪苗养大后,正大以稳定价收购,利润有保障且持久。但200万的投入,财政局按项目的实施程序,要求走招投标形式建设养猪场。但是,计划没把招投标前期费用的成本算进去。招投标项目工程要设计、测量等起码20%的经费,估计成本要增加40万。既然是农村经济,中央财政、自治区财政扶持,在试点村委,有如下建议:A、进行招投标,县财政给予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配套资金,以弥补资金不足。B、由县指定一家有资质的公司免费帮设计、做预算,做结算审计等,减少前期费用。

篇六

为巩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总结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路径,我县成立了三个专题调研组,采取走访座谈、实地查看、查阅台帐等方式,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研,摸清了村情,掌握了底数,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县辖4镇3乡104个行政村,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人口8.3万。这里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农业产业基础薄弱,主要以传统种养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县;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发展空间严重受限,是典型的山区县;这里贫困乡镇3个、贫困村40个,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是省定贫困县。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认真落实市委“345”发展战略,围绕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的目标,强化担当作为,致力精准施策,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作为打造战斗堡垒、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大力开展“破零行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实现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发展功能、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破零行动”开展以来,**36个“空壳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破零”达到1万元以上。在104个村中,1-3万元的68个,3-5万元的15个,5万元以上的21个,100万元以上的2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村集体经济“破零”实践中,**探索出12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1、资源开发增收。**县地广人稀,且地貌大多为丘陵区、沟川区,土地、林木资源丰富,全县耕地30.7万亩,占17.6%;林地14.8万亩,占50.5%;草场96.8万亩,占32.9%。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各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集体统管的土地、荒山、荒沟、荒滩等资源,统一发包给农户、合作社或企业经营,收取发包费,并且通过公开竞标等方式,最大限度的使资源发包收益最大化。集体机动地发包价格每亩200元-600元不等,“四荒”地为10-30年的承包期,价格每亩50-100元之间。全县104村中,91个村通过土地发包增收,占比为87.5%。

2、资产盘活增收。部分村不同程度拥有养殖场、砖厂、鱼塘、校舍等闲置集体资产。这些村通过对外租赁来盘活资产,以此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全县47个村通过此种途径增收,占比45%。

3、三产服务增收。城中村、工矿村利用信息、区位等优势,成立公司或合作社,发展三产服务业,有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如府城镇府城村,立足城中村的地缘优势,投资30万元,成立了集家政服务、物业保洁、水电暖维修维护、保安保卫等服务于一体的物业公司,党支部出面积极联系业务、拓展市场,既解决了23名劳动力就业问题,每年又可增加3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4、自主经营增收。立足优势,面向市场,村集体成立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发展特色农业,获取市场收益。如府城镇小黄村,集中流转土地140余亩,打造**县首个休闲观光绿色蔬菜园区(QQ农场),探索发展“自耕自种”和“托管耕种”两种经营模式,并开放发展休闲观光鱼塘,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此一项达6万余元。同时,专门雇佣贫困户对QQ农场进行日常管理,既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5、村企合作增收。尝试探索“引进来”战略,引企业、引资金,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方式带动集体和农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如府城镇桃寨村,积极引进临汾市三月三公司,为该公司流转土地100余亩,用于种植树莓,通过入股、提供服务等方式,为集体经济增加2万元左右的收入。

6、乡村旅游增收。充分依托本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人文资源,村集体成立旅游公司,举办乡村旅游节,发展休闲旅游业。去年国庆期间,全县4个乡镇38个村同时举办乡村旅游节,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70余万元,实现乡村旅游向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的发展。如府城镇上掌村、和川镇岭南村、马壁乡马壁村、杜村乡小李村等,成功举办红叶传情、麻衣寺塔、龙门福地、“小延安”等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节,通过市场化运作,先行先试,探索了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7、光伏发电增收。依托相关政策扶持,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将不竭的阳光变成持久的财富。一座100千瓦电站,年发电量为10万度左右,预计可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左右。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申报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站项目,就可得到政策扶持。目前全县30个贫困村,总计3800千瓦的电站已完成建设并开始发电,其中29个村分别集中在3个村进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收益。如马壁乡在下石村集中建设8个村900千瓦的光伏电站,预计每村年收入可达10万左右。同时,非贫困村也多方筹资建立光伏电站,增加集体收入。如府城镇大黄村第一书记贷款发展村级光伏电站100千瓦,可为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左右。

8、兴办实体增收。通过集体筹资、注册公司,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如和川镇孔旺村,充分挖掘本村丰富的山泉水资源优势,多方筹资50万元,创办以生产销售桶装纯净水为主的孔旺山泉纯净水有限公司,年生产桶装水28万桶,2016年村集体经济增收1.6万元。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扩大规模,将销售网络覆盖整个县城,并向周边县市拓展,预计每年可为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左右。

9、投资分红增收。将土地、资金等集体资产作为股份,参与相关合作社或公司的产业经营,每年享受分红收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良马乡良马村,投入40万元资金入股黄花香养猪合作社,2016年获得分红5万余元;杜村乡桑曲村集体入股江林生态养殖公司31.2万元,年收益达3万元。

10、电商营销增收。搭建“互联网+党支部+种养户”销售平台,架桥铺路,掌上服务,实现农户、集体收益双增长。如府城镇三交村,村集体成立购销合作社,对当地木耳、蘑菇、蜂蜜、小米等土特产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利用网络进行统一销售,既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也增加了集体收入。

11、林药提质增收。充分发挥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在集体土地和林地上,发展林药间作、林下经济,重点对连翘进行培育和种植,以此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冀氏镇15个村,村村建立集体野生连翘培育基地,进行专业化、科技化管理,实现了药效高、产量高、品质高、价格高“四高”效应,亩产由之前的60斤增加到现在的600斤,预计每村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00元左右。同时,贫困村依托国家生态治理扶贫政策,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雇佣贫困户栽植树木,促进集体和贫困户个人“双增收”。

12、招才引智增收。村集体牵头引进先进技术或高层次人才,建立产业基地、试验基地,带领当地群众发展新兴产业、前沿产业和特色产业。如冀氏镇冀氏村,先行先试,积极引进临汾“千人计划”签约专家和人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尝试羊肚菌种植,目前已试种2个大棚,每棚预产400斤左右,每斤售价70元左右,预计年收入3万元。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问题与不足

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我县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精准施策,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发展路径占比不高。我县12种发展路径中,资源开发、资产盘活等传统发展路径所占比例较大,且资源、资产收入为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普遍占到50%以上,有的村甚至达到90%,这些收入的特点是收入稳定,增收空间小,而自主经营、村企合作、兴办实体等新型发展路径则占比较小,有的路径甚至只有典型的1-2个村。这些情况表明,我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然后劲不足、动力不足,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壮大集体经济资金不足。去年,按照“两个不低于”要求,省市县各级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每个村工作经费平均达到10万元,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村级发展的需要。以300口人的中型村为例,“两委”成员工资一项就需支出6至7万元,加之环境卫生整治、护林防火、防汛、党建等日常开支3万元左右,经费所剩无几,仅能维持正常工作运转,要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产业实现“滚雪球”式发展难度较大。

3、农村基层干部结构不优。在104名村党支部书记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仅有13人,55岁以上17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5人,书记队伍总体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偏低,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能力不足。有的书记有干劲,但苦于能力不足,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壮大集体经济方面束手无策,时间长了,逐步进入“一年干,二年等,三年换”的状态;有的支部书记前怕狼后怕虎,做事畏畏缩缩,追求“平稳过度”,“等靠要”思想严重,“学做改”方面欠缺,不敢第一个“吃螃蟹”,不敢试水闯新路。同时,党员队伍也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只有20%,50岁以上党员占比达49%,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占比38%,初中及以下学历党员占比35%,有能力发挥作用的党员少,甚至有的党员还是“贫困户”,更谈不上发挥引领带富作用。

4、山区农村发展后劲不强。主要表现:一是区位受限,受山大沟深影响,人流、物流、信息流不畅,经济发展受阻;二是产业单一,农业基础条件较为薄弱,传统种养业占比大,机械化、科技化、现代化程度低;三是地广人稀,全县500口人以下的村占到53%,1000口人以上的村只有17%,且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大多为老弱病残人群,劳动力紧张、青壮年稀缺的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一些偏僻山村,几乎只剩老人、妇女和儿童。如杜村乡良种场村,只有19户53口人,村里一共13名年轻人,其中8名常年在太原和南方打工,平时家里都是老人和小孩,发展集体经济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1、打牢基层基础,培育引领型干部队伍。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建议打破年龄、学历限制,选农村能人、致富能手,给予“留得住、稳得住”的待遇,将更多敢开拓、善经营、事业心强的人才充实到“两委”班子;加大农村年轻党员的培养力度,逐步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充实农村后备力量;继续加大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选派力度,形成不断档、常态化的体制机制,给予一定的政治生活待遇,真正使学历高、年轻化的干部沉下去;进一步强化机关单位包联帮扶机制,以“三联两报到”为抓手,推进项目、资金、技术进驻到农村一线、田间地头,做到有目标、有督查、有考核;同时,建议撤并人口较少的村和偏远山村,把200口人以下的村庄进行整合,优化村庄设置,提升村级管理水平。

2、坚持聚财聚力,构建多元式投入体系。建议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使村集体有钱发展产业、有钱投资项目。建议上级部门建立“企业兴办产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双赢”机制,引导社会资金、企业资金向农村汇集。统筹整合部门资金、行业资金向农村倾斜,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充分发挥山水田园优势、无污染无公害产品优势,采取村企合作、资产入股的方式,引进企业和客商,引进资金流、信息流。

3、谋求创业创新,打造升级版集体经济。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五年上水平”的战略规划,探索发展年年有收益的产业模式。做好“精品旅游”文章,挖掘古色荀子文化、绿色森林公园、红色太岳革命、土色山水田园等资源,以村为单位建设精品景区、打造精彩线路、推行精细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收创新路。做好“林药提质”文章,发挥林子大、药材多的优势,引导村集体发展经济林、中药材,发展林药间作、林下经济,打好“供给侧”、“需求侧”组合拳。同时,要做好有机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以及资源、资产、资金相结合的文章,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台阶、上水平。

4、探索方式方法,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实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个挂钩”,即与党建目标责任考核挂钩、与干部选任挂钩、与功勋书记评选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与村干部绩效报酬挂钩,倒逼村“两委”全身心投入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来。实行“建账、对账、查账、交账、销账”的“五账”工作法,定岗定责定人,查责任、查任务、查进度,将年度目标具体到项目、分解到人头、落实到节点,形成精准化的目标体系、全覆盖的责任机制。

篇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的同志说,只要农民脱贫了,集体穷一些没有关系。我们说,不对!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关系重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中,村级集体经济的作用不可小视,它能有效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是推动农村生产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辖4镇3乡,111个建制村。据2016年年初统计,全县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38个,占比34.23%;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73个,占比65.77%。截至年底,全县各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从收入水平来看,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完成1254.25万元,同比增长31%,村均收入达11.3万元。收入在1至3万元的村66个,3至5万元的村10个,5至10万元的村14个,10至50万元的村12个,50万元以上的村9个。具有一定规模,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共35个,占比31.53%,从收入路径来看,通过整合资产资源开发收入918.63万元,占比73.24%,盘活资产经营收入269.18万元,占比21.46%,其他方面收入66.44万元,占比5.3%。按照收入途径(1种以上收入路径的重复统计),通过整合资源开发收益的66个,通过盘活资产经营收益的30个,通过引申产业借势收益的5个,通过政府扶持攻坚收益的3个,通过其他路径收益的27个。从数据统计来看,传统途径收入比重大、收入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差,村级集体经济结构失衡、收入差距大(比如,**全镇14个建制村2016年集体经济总收入为380万元,其中仅安吉村就达160万元,占比42%以上),有稳定来源且高收入村少、收入渠道狭窄且低收入村占比大等问题较为突出。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客观方面:基础条件薄弱。**属于典型的山区县,90%以上建制村地处山区,仅有少数村的主要集聚区位于河谷和平川地带;经过两轮“五个全覆盖”,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虽有了较大改观,但相较于城镇、城中或城郊村而言还有一定差距;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基础设施水平薄弱,发展空间狭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资源资产匮乏。由于政策和历史方面的原因,村集体原有的土地、林地等资产资源大部分都包产到户,集体储备的机动地和公益林或无或少,出现了“分田到户、集体空肚”的现象,有的则签订长期合同无法收回,出现了“实质所有其实没有,产生收益没有收入”的情况,资产资源严重匮乏,导致集体的发展受到了束缚。农村人才短缺。全县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50%以上,500人以下的村有49个,占到44.14%,大量的劳务输出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造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严重缺乏,给村集体经济发展造成了障碍。比如,南垣乡村干部基本全是连任数届,有的甚至是“一站式”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极为突出。

主观方面:干部思想保守。根据调研统计,全县村“两委”主干平均年龄为47.75岁,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达50.22%,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整体素质很难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存在“不会为”;个别村干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工作拖沓、被动应付,有“等靠要”思想,存在“不想为”;部分村干部思想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市场经济意识薄弱,面对新形势束手无策,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存在“不敢为”。帮扶力度不够。虽然全县实现了111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全覆盖,但机关部门的帮扶工作大多侧重于贫困户,往往忽视了村集体发展,部门和项目资金大多是专款专用,可用资金有限,加之受县级财政实力的影响,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投入相对不足。村级管理不善。长期以来,村级集体资产得不到有效监管,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相关监督机制不规范,致使民主监督很难到位,集体资产管理混乱,严重阻碍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没有形成规模。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与思考

凡事得天时、地利、人和者方可谋事作局,否极泰来,此为古训,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同样如此。

牢牢把握“天时”大胆推进。从思想动力来看,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省顺势而为,将党建促脱贫攻坚尤其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我市去年开展“千村破零”行动,要求全市无集体经济村全部实现“破零”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并形成稳定渠道和有效路径,今年又在“破万”的基础上,明确了收入超过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0%的目标任务。我县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重要议事日程,列为“书记项目”,形成了三级书记齐抓共管,全县上下协同配合的良好局面。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从基础条件来看,截至去年年底,全县通过“三资”清理工作累计整改问题777个,规范合同117份涉及金额8.9万元,退回集体资金20万元,调整账务108笔涉及金额1968万元,挽回其它方面损失15万元,为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回归集体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开展也将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提供政策技术服务,优化创业发展环境。“一带三创”活动的开展和“五个好”乡村党组织的创建,提供了强大组织依托。“四议两公开”和“定查评”工作法的规范有效落实,带来了促进作用。通过典型村的示范带动,比学赶超的氛围更加浓厚。村党组织书记调整充实工作,将部分懂经营会管理,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村党组织队伍中来。总之,村级组织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为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与载体。从政策层面来看,各职能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结合职责,实行“菜单式”模式,将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建设和土地整理开发、小流域治理、中低产田改造、中药材、小杂粮等项目向集体经济薄弱村倾斜。涉农和涉项资金得到进一步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用逐步显现。比如,我县不失时机利用上级政策,将光伏发电项目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兜底措施,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做好贫困村100千瓦分布式扶贫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分批分期逐步推进,每村年固定收益预计达14万元,首批试点实施的岳阳镇张才村并网两年以来累计收益25万元。另一手做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利用村党员活动室、学校、卫生室等公共屋顶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采取集中+分散建设,平均受益的方式,在全县集体经济薄弱村建设实施,按照“一年破零、两年翻番、三年五万”的方针,逐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集体收益。可以说,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牢牢把握“人和”凝心聚力。抓理念,培植“发展型”党支部。实施“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服务能力”行动,鼓励各支部围绕“一村一品”,创办集体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引导村集体经济走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一方面,利用资源优势,提升“造血”功能。另一方面,打造对接平台,拓宽“输血”渠道,持续开展干部下乡驻村精准帮扶,巩固“54321”扶贫帮扶机制成效,开展“城乡共创”活动,在组织提升、产业发展、惠民服务等方面联动互促,形成了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导向。比如,石壁乡上治村争取驻村工作队支持,实施屋顶光伏项目,获得收入1万余元,同步改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集体经济实现同步发展;旧县镇红寨村、并侯村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建设屋顶式光伏发电项目分别实现收益1.1万元和1.9万元;岳阳镇通过“强村带弱村、企业带农村”的“双带”模式推进集体经济协调发展,6个“空壳”村全部实现“破零”。进一步引深拓展村集体经济“支部+”发展模式,真正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壮大集体经济的主力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战斗堡垒。抓头雁,培育“产业型”支部书记。在注重政治素质的前提下,大胆起用经济思路清晰、开拓意识强烈、致力于发展经济的优秀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注重对党支部书记抓发展和能力的培训,创新“集中培训+外出取经+座谈交流”的“领头雁”培训方式,每年对农村两委“主干”开展轮训,提高“两委”主干对本地资源现状、产业发展现状、产业结构调整的充分认识,掌握产业开发的知识和创业致富技能。通过举办外出高端培训、主体班次和学习交流等方式,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转变基层干部思想观念,增强驾驭新形势下市场经济能力和经营管理服务水平。探索实施支部书记“职业化”,采取“委派制+选举制”的模式选任支部书记,提高农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增强后备力量建设。抓示范,培养“创业型”党员队伍。以提升“双带”能力为切入点,建立农村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农村干部三库衔接机制,主动吸收致富能手和产业经营带头人加入党组织,把农村各类人才凝聚到党组织周围,从源头上为农村党员发挥“双带”作用奠定基础。采取吸收各类实用人才入党,抓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行动,加强党员教育基地建设,开展技能培训等相结合的方式,使每名党员都有一技之长,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抓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等有利契机,积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思维和发展方向,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营造发展实体产业的浓厚氛围,汇聚起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全部内容,主要描述集体经济、发展、收入、贫困、项目、村级、集体、开发,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范文网参考手机移动版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范文参考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范文参考网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TOP100范文
范文参考网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cw.cn#live.cn (注#改为@) QQ:970873901
范文参考网 | WAP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投稿指南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Copyright fw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