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参考网
范文参考网 > 中小学教案 > 教案设计 > 《有的人》教学设计
范文搜索

《有的人》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30 编辑整理:教案设计 来源:范文参考网 手机版

  本页是范文参考网最新发布的《《有的人》教学设计》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www.fwwang.cn]。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四、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作者曾说:“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范文TOP100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

  五、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好,课堂活跃,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强,但我班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大,所以对鲁迅应该是比较陌生,特别是现代的孩子对旧社会是不会有切身的感受的,所以想真正让学生理解这一课,很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将整合本单元的前几课对学生进行教学,范文写作通过对比及深入浅出的引导,会达到教学目的的。

  六、现代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与应用: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导课

  本单元以“初识鲁迅”为主题编排的,通过前三课的学习,你对鲁迅有哪些认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

  阅读导语

  (二)朗读感悟

  1,介绍作者臧克家的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地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睹物思人,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2.听录音《有的人》边听边思考:

  (1)、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是哪几个小节写的

  (明确是反动派和鲁迅以及和鲁迅一样的人2.3.4小节)

  (2)、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是哪几个小节写的

范文网参考手机移动版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范文参考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范文参考网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TOP100范文
范文参考网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cw.cn#live.cn (注#改为@) QQ:970873901
范文参考网 | WAP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投稿指南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Copyright fw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