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参考网
范文搜索

“精彩”应该拒绝

发布时间:2017-11-06 编辑整理:教案 来源:范文参考网 手机版

  范文参考网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精彩”应该拒绝》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一次面向全市语文教师的示范教学,一个年轻教师执教《愚公移山》。这节课,从课堂教学环节来说,几乎无可挑剔。但在文本解读上,却出现了很多处不该出现的
           “ 精彩 ”。

           课堂上,老师请学生读了一位叫张远山的学者的言论: “
           愚公虽然说出了可圈可点的豪言壮语,但最后还是没有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壮举。也就是说,智叟当初认为愚公不自量力,口气比力气大,并没有大错。按照这个结局,羞愧的不应该是智叟,而应该是愚公。如果愚公要想不羞愧,当时应该这样回答智叟:
           ‘ 我自己是挖不平两座大山,但是我这样一直挖下去,迟早会感动上帝。一旦感动了上帝,事情就好办了。你等着瞧吧!那样才是老实话。”

           然后老师又出示了一个改编的结局: “ 后三年,愚公死,子孙承其志,世代挖山。时至今日,尚未休矣 ……”

           师:那么,我们就从这两个 “ 假如 ” 开始探讨问题。第一,张远山的思路,假如愚公早就料到帝会 “ 感其诚 ”
           ;或者呢,他老早就和帝达成了某种协议或契约,那我们如何来重新评价愚公?第二,假如结尾是刚才同学念的,那么你又如何来重新评价愚公?想一想。


           生:如果这样的话,愚公是很聪明的。因为《孙子兵法》里说,“ 不战而屈人之兵,范文参考网善之善者也 ”
           ,愚公挖山就像一场战斗,他没有用力气就能获得胜利,这种是最聪明的。

           生:我觉得如果这样的话,愚公还是很傻。

           师(惊讶):还是很傻?为什么?

           生:他既然知道天帝会 “ 感其诚 ”,或者说他早与天帝达成了协议,那他何必自己去挖呢?直接跟天帝说一声 “ 你帮我搬搬走 ”
           就好了。还有一点,他如果真的和天帝达成了协议,他只是和智叟这么说一说,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和智叟打个赌,下点赌注。(众笑)

           师:你赢智叟一把,是吧?我倒是想到《三国》里面周瑜和黄盖的故事,后来引申出一个词语叫做 …… 什么计啊?

           生:苦肉计。

           师:苦肉计。那也许他们(天帝和愚公)有更大的阴谋呢?也许这更加能够帮助建立帝的秩序呢?可能他们有着更多不可告人的东西,所以他们要上演一出戏。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会发现愚公给我们的形象,感觉有点
           ……

           生(轻声):狡猾。

           师:有点狡猾,是吧?甚至有点阴险。甚至还有点 ……

           生:毒辣。

           师:毒辣,可怕。怎么这个蠢老头,竟然是一个阴谋家?(众笑)成了个谋略家,太厉害了。

           (示意幻灯)那么第二种评价呢?请你来说。

           生:第二个 “ 假如 ”,范文写作我有两个看法。先是关于 “ 愚公 ” 这个名字,一开始作者给他取名叫 “ 愚公 ”
           ,大概是指他一根筋到底,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直到成功为止。

           师:说得真好,“ 一根筋到底 ”。(众笑)

           生: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个 “ 愚 ”,真的有点 “ 笨蛋 ” 的意思了。第二个看法,我觉得,愚公也是一个很自私的人。

           师:怎么讲?

           生:愚公死了,世世代代,都是因为他的缘故而挖山,不能去实现自己的想法。直到今天,这么长时间下来,还在世世代代挖山。他死之前这么三年,影响了他的整个世代。


           师:请坐,说得太好了。这位同学认为愚公不但 “ 愚 ”,他还把个人的意志,强加给了他子孙,剥夺了他子孙生活的自由。

           ……

           如果单从课堂的生动性、课堂中思维的活跃性和学生主体活动意识养成等方面来评价,这个片段显然是十分精彩的,它不断引申、迁移,实现了思维拓展的最大化。然而,若是跳出语文教学的技术范畴,站立在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便不难发现,这节课中存在着许多值得认真反思的内容。其中很多的
           “ 精彩 ”,都是应该拒绝且必须拒绝的。

           首先,文本的多元化解读,体现的应该是一种学生认知能力的建构。在这个建构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作用该如何发挥、往什么方向发挥,往往是衡量多元解读成败的关键。从上面列举的课堂操作过程来看,思想汇报专题这一系列的师生活动中,教师的引领,始终带有一种鲜明的指向性。教师引导学生所进行的解读,表面上看来很是丰富多元。而实际上,这里的多元已然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进行了
           “ 过滤 ”。这种解读,其目的在于引领着学生,向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前进,其实质,已经偏离了多元解读的本质。

范文网参考手机移动版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范文参考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范文参考网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TOP100范文
范文参考网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cw.cn#live.cn (注#改为@) QQ:970873901
范文参考网 | WAP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投稿指南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Copyright fw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