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参考网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

2024年央视315晚会主题观后感(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4-03-01 | 栏目: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 电脑版

2024年央视315晚会主题观后感(精选8篇)

2024年央视315晚会主题观后感 篇1

  规范市场监管,确立国内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打造中国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逐步建立国民对中国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信心,激发民众长期消费热情。要启动国内市场,刺激国民消费,国内市场必须加以规范,打造优质高效和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中国企业要彻底摒弃以往的低价取胜策略,要以质取胜、保障产品质量,不断推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我们要彻底根除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虚假销售等产品质量问题和市场诚信问题,规范市场监管,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让国民放心消费。这是刺激消费实现消费升级,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制度性动力。

  由于疫情的影响,迫使我国企业必须在国内市场沉下心来,努力做好国内产品、服务的品牌与质量。这有助于打造中国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打造自主知识产权。此举若成功,会是中国产业、产品的集成创新。疫情逼迫我们启动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国内消费,也是中国企业化危为机,成就中国品牌的一个窗口。现在疫情在全球暴发,各国严重缺乏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医疗物资,中国医疗物资的出口与捐赠有效支持全球抗击疫情。我们应借此机会加快推动品牌质量安全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在全球产品与服务质量认证这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就会在产业链上占得主动,中国制造就会更具国内外竞争力,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不断提高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质量。

  此外,这一次的“新基建”推出了总额近50万亿投资,更富时代烙印。“新基建”涉及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创新领域基础设施,高铁、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特高压输变电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民生消费领域投资。由于疫情影响,高铁海外建设与5G海外布局等受阻,但我们完全可以专注加速国内投资建设,让国内优先受益。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是投资需求本身带来经济增长,还可以带动就业,增加民众收入,拉动国民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增长,让民众享受发展成果。

2024年央视315晚会主题观后感 篇2

  消费关乎经济,更关乎民生。消费市场是否活跃,不仅折射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更反映市民的消费水平。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居民消费是受到影响最严重的领域之一,消费能否迅速回暖并实现扩大,直接影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的成效,所以促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随着《梅州市促消费活动工作方案》的出台,我市将在1个月时间内发放5000万元促消费礼包,刺激餐饮、文旅、汽车消费,无疑也将实现消费产品供给、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的全面提升。

  这次促消费系列活动旨在采用“政府提供支持、平台提供支撑、企业提供资源”的方式,以让利于民、惠民惠企的形式,把提振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那么,如何使促消费礼包的积极作用得到更为有效的传播?对于餐饮、文旅、汽车等消费服务业经营主体来说,一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从消费者的感受出发做好促消费活动的宣传工作;二是要进一步精简礼包兑换程序,深耕售中、售后服务,让消费者方便消费。

  促消费礼包的发放,是应时之举,提振消费助推经济应作长久之计。在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大局的前提下,消费服务业要紧盯主业,因地因时做好促销让利活动,与政府促消费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鼓励和激发网上消费,实现让利礼包双叠加,更好地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繁荣消费市场。必须明确的是,消费能力的提升也要以安全便捷的消费环境作为支撑。各地要通过强化市场秩序监管、积极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等方面着手,解决当前居民消费环境中存在的短板,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让消费者愿意消费、放心消费。

2024年央视315晚会主题观后感 篇3

  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连续多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据统计,20__年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7.8%。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是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的关键举措。进一步提振消费,可以借鉴促进汽车消费需求加快释放的经验,紧贴消费需求发力,就能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中把握住市场需求,进而“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要让消费者“能消费”。提振消费,不是简单地让老百姓多消费,而是要通过保就业提高百姓消费能力,因为只有保住就业,消费者才有能力消费,提振消费才有坚实基础。我们要继续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化解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充分发挥企业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同时还要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力稳住民生,夯实内需提质扩容的“保障力”。

  要让消费者“愿消费”。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不消费,不是因为没有消费能力,而是觉得没有自己满意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所以我们既要通过政府“有形的手”让利消费者,也要从供给端发力,通过改善供给结构和质量,为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在养老、托幼等老百姓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上做文章,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把消费者潜在的消费热情激发出来。

  要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有效的营销手段、火爆的流量,也许会制造短期爆款,但理性的消费者更愿意为能够提供优质售后服务的产品买单。我们要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大力加强消费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基于消费者交易评价和社会公众综合评价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等,大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为消费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紧贴消费需求,多为消费者着想,有效增强消费信心,激发消费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就能通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带动投资发挥关键作用,有力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2024年央视315晚会主题观后感 篇4

  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是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的关键举措,是当前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的有效举措。

  提振消费,我们要把消费券投放抓实抓细抓好。从5月20日开始,我市将分5轮投放3亿元消费券。我市消费券投放是“普惠式”的,全体在金人员(包括域外来金人员,不限户籍,以手机定位为准)均可享受。在鼓励汽车、家电消费的同时,也满足了市民“提篮小买”的需求,并对低保户、低边户、特困户以及在金华稳定就业的中西部省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定向投放消费券。我们要紧扣“重点”、解决“难点”、打通“堵点”,有效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促使更多有汽车、家电消费需求的市民放心消费、积极消费;促使更多在金人员,特别是弱势群体享受到消费券的实惠,安心消费、敢于消费。

  提振消费,“3亿元消费券”是小支点,是促进金华经济增长的新起点。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在采取短期促进消费举措的同时,还要继续完善促消费长效机制。在保障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基础上,鼓励技术创新应用,培育新兴消费,提供更加多元化、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提升智慧治理和服务水平,激发更多市场消费潜力。

  在国际疫情蔓延导致外部需求萎缩波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扩大内需成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和战略基点。我市要练好内功、扩大内需,各部门、各县(市、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提振消费的责任感,把促进消费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

  我市网络经济发达,文旅、商贸产业特色明显,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依然强劲。以“双11”的网络购买力排名为例,金华近年来一直处于全国各地市前列,其中,20__年位居浙江省各地市第4位。让线上线下消费比翼齐飞,我们要想尽千方百计、付出千辛万苦,展现担此重任的聪明劲、干劲和韧劲。

  随着消费信心恢复和消费市场回暖,以消费为引领的经济循环将逐步重归畅通,消费将带动生产和流通领域供需匹配,通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带动投资发挥关键作用,从而实现内需对经济的有力支撑。消费回补、消费扩大和消费创新的叠加共振效应,将有力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2024年央视315晚会主题观后感 篇5

  20__年“3·15”晚会聚焦“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希望通过诚信的力量让每个人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美满,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中国经济开启“十四五”规划,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助力加油。“3·15”晚会提倡每一位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要将国家的发展目标与人民的朴素愿望,编织成美好生活。

  20__年“3·15”晚会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

2024年央视315晚会主题观后感 篇6

  展望20__,消费能否延续复苏态势,社零增长何日能够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在我看来,关键需要解决好五大挑战。

  一是疫情反复仍存较高不确定性,服务消费恢复周期拉长,恢复速度滞后于商品消费。当前服务消费恢复程度明显不及商品消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__年12月餐饮收入当月同比仅为0.4%、低于商品零售4.8个百分点;20__年全年,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比有所下降,居民在食品烟酒和居住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较20__年明显上升,而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分项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服务消费已损失份额无法回补,一旦疫情多点散发,防疫措施常态化,服务消费增长就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恢复周期拉长,恢复速度仍将滞后于商品消费。

  二是疫情推动居民网上消费快速提升,依赖线下场景的零售消费将持续受到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__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为24.9%、较上年提升4.2%,疫情推动居民网上消费上台阶。其背后是居民消费线上化水平快速提升和线上渠道快速向下沉市场渗透。线上消费大数据显示,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0__年2-5月,线上消费的活跃用户数量月度同比增速明显抬升,且农村用户数增速更快、韧性更强。疫情在加速消费线上化转型的同时,依赖线下场景的零售消费将持续受到冲击,其发展面临不小挑战。

  三是限额以下单位销售增速不及限额以上单位,消费供给侧恢复不均衡可能传导至收入端和需求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__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速为-1.9%、高于社零总额的-3.9%;估算可得,限额以下单位约为-5.7%,明显低于限额以上单位。疫情冲击导致部分中小企业退出市场,大型企业占比提升。消费供给侧这种结构性变化的影响不容小觑,如进一步传导至收入端和需求侧,居民总体消费活力将被弱化。

  四是各线城市可选消费仍在下滑,疫情或将继续放缓居民消费升级步伐。线上消费大数据显示,疫情显著冲击各线城市可选消费,20__年全年线上消费必选消费增长较快,但可选消费部分城市出现负增长。当然,随着经济的改善,可选消费降幅幅度缩小,从季度数据来看,一、二、四线城市2020__年四季度人均可选消费的环比下降额均小于三季度,可选消费降幅已在收窄;但20__年一季度疫情反复之下,居民消费升级步伐放缓之势或将延续。

  五是中低收入群体风险抵御能力差,消费增长的收入基础有待加强。疫情期间中低收入群体遭受较大冲击,线上消费大数据显示,20__年除了高收入人群的年度人均消费额增速表现好于20__年以外,其他各收入群体的消费表现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且整体上符合收入水平越低、品类消费表现越差的规律。从深层次原因来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有所拉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__年20%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0%低收入户的10倍,低收入群体暴露于疫情等风险之时更加脆弱,消费增长基础存在较大隐患。

  为确保消费反弹的可持续性,近期中央层面的消费政策仍不断出台,20__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11月国常会部署提振汽车、家电大宗消费和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等相关措施。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从进一步发挥消费品牌引领作用与完善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消费市场体系的具体要求。积极的政策面将推动居民就业、收入状况进一步改善,为消费延续回暖态势提供良好基础。

  下一步政策,应对提振消费的五大挑战,应巩固前期消费券的发放效果,继续扩大消费券支持力度,特别是可结合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协同落地;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尽量避免“封城封路”对商品流通和消费的冲击;发力可选、下沉消费市场,强化中低收入群体就业、收入保障;加快提升品质消费、线上服务消费供给,大力鼓励新型消费发展等方面重点部署,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助力。

2024年央视315晚会主题观后感 篇7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抓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虽然今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是分析近年来的数据不难看出,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因此,提振消费,多措并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宅经济”成为提振消费新路径

  回首过去的5个月,疫情对线下消费冲击尤为明显,同时使“数字经济”异军突起。数据显示,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8万亿元,同比下降16.2%;4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5%。同时,线上需求却呈现高增长态势。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2.56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幅比一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其中电商平台成为消费者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渠道。消费者将一部分消费需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并由此催生、壮大了一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线上新业态。以餐饮配送、在线教育、在线问诊、远程办公、直播等业务为代表的“宅经济”魅力大显,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手段。所谓“宅经济”,是近年来依靠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而兴起的一种经济现象,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以通过网络来消费商品和享受服务,具有个性化强、灵活性高、参与门槛低等特征,也因此倒逼一些行业和企业加快向“线上+线下”转型的步伐。可见,“宅经济”正从需求端与供给端同时推进消费模式的转变,并开拓了新的消费空间。

  二、“宅经济”正在重塑消费行为

  1、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首先,消费趋势从单一的物质消费转变为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并重。传统消费中,消费者更加注重功能性消费,即看重商品的实用价值。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充实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因此,消费者对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也显著提升。其次,在大数据的驱动下,计划性消费和冲动性消费并存。商品精美的广告宣传、用户的评价与分享、厂商的促销优惠等,无不吸引消费者驻足,化地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消费者在“冲动消费”中获得了心理满足,并逐渐成为释放身心压力的一种手段。此外,线上消费极易受情境互动的影响。在紧密的信息网络中,消费者的社交互动日趋频繁,无论是通过电商平台、生活服务类APP等消费者的评述,还是与周围人的交流和沟通,消费者都试图从中形成对产品或服务的预期,进而决定自身的购买行为。

  2、营商环境的健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以往的线下消费中,消费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消费决策,而在数字经济驱动的线上消费中,消费者的消费感知和决策很大程度来自于大数据为其提供的描述和参考。基于这样的信息反馈,进而影响消费者主观感受。基于此,良好的营商环境、一站式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消费者对消费环境、操作界面友好度、个性化服务、安全及隐私保护、物流配送、客服及售后服务、权益保障等环节的印象都会对支付意愿、消费体验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营商环境的健全还意味着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消费“最后一公里”难题,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

  3、新兴技术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数字经济下的电商市场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供求双方间的搜寻匹配效率。同时,也打破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边界,个体的角色变得多元化和动态化,可以在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动态转换,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率创造条件。搜寻、匹配能力是决定电子商务市场效率的关键,这两种能力的改善对于消费者降低搜寻成本、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尤其重要。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运用于电子商务,电商平台作为有效的媒介,以更高的市场效率和更低的市场摩擦,实时反映供求双方的信息,高效协调地区间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

  三、“宅经济”促使企业加快转型

  1、驱动企业生产和研发创新。在“宅经济”引致的变革中,互联网及新兴技术对企业生产方式和研发创新的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依托,国家正在大力推进5G、人工智能、AR等“新基建”行动,目前已有无接触自动化生产、配送、服务投入运营。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应用加速了信息的流通和传播,推动了私人化、个性化定制的柔性生产方式的实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创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营销、配送方案,进一步助推企业研发个性化的、高质量的产品,以打动和震撼消费者,使他们主动为产品进行宣传,即形成“粉丝效应”。

  2、驱动企业组织模式变革。企业组织模式向着数字化、扁平化和协同化迈进,促使企业提升以下三种能力。一是数据处理能力,借助大数据不仅可以精准感知市场需求,还加速了组织内外生产要素的流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消费数据的监控和把握,有助于挖掘消费者的衍生需求,使生产行为更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二是组织管理能力,企业平台化后,员工之间高度分工又高度合作,企业要采取科学的组织管理办法,完善管理体系和机制,进而实现高效运行。三是社会化协作生产能力,企业只需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优势领域整合资源集中突破,在非优势领域选择外部协作,结成“生产共同体”。

  3、驱动企业营销手段升级。政府提出,要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优化推广渠道,突出产品亮点,提供差异化的用户体验,搭建“主体+客体+载体”的营销体系,无疑是企业拓展营销、提振消费的重要途径。当前,“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型营销手段已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用户黏性大且转化效率高,已被不少企业作为重要的宣传渠道。此外,对于那些宣传成果转化主要局限在线下的行业,如酒店、住房租赁业,则纷纷通过多种渠道和端口完成客户资源开发与储备,研发新颖的产品组合,并探索创新性服务。

  四、多措并举提振消费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各地复工复产逐步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已逐渐恢复正常。商务部数据显示,国内消费将继续保持稳步复苏势头。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内需,适应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政府部门、产业界以及广大消费者要坚定信心,多措并举提振消费。

  1、扩大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潜力。政府部门可出台行业振兴计划,适当放松对一些行业的消费管制。还可以通过给予消费补贴、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激发消费者消费欲望释放消费潜力,带动消费市场回暖。

  2、积极帮扶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充分发挥金融、财税政策的支持作用,打好政策工具“组合拳”。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及企业,给予适当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措施。提供专项贷款和必要的金融服务支持,给予适当的贷款展期及利率优惠,维系企业现金流稳定。还应保障企业员工就业及社会保障权益,实行稳岗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给予社会保险、失业保险返还,并给予一定的返岗补贴、培训补贴等。通过落实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举措,提高员工自身消费意愿和能力。

  3、总结当前“宅经济”成功经验,加大数字经济研发投入,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推进5G、人工智能、AR等“新基建”行动,依托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壮大新型消费,带动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2024年央视315晚会主题观后感 篇8

  除了武汉和部分地区偶有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之外,包括湖北全境和全国所有省市,连日来确诊病例均已出现零增长,这不仅显示我们的全民抗疫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也意味着全面复工复产的“重启键”已经开启。而餐饮业是否全面恢复显然是社会正常秩序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传统的聚餐方式,在当前“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的语境下,消费者想要结伴下馆子痛痛快快的聚餐一下,不但不能允许,心理的这道坎也很难迈过去。

  无论采取线上外卖、线下打包、错峰堂食等所有限制消费者“聚集性”方式就餐,客观上说只能适应一般的早餐店或快餐企业,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下馆子”。到饭馆消费“下馆子”,一般很少是单人行为,基本都是两人以上的聚餐,聚餐的方式的不能实现,下馆子的意义就几乎不存在,仅靠零星的扫码或外卖打包等很难支撑起餐饮企业的保底经营,官员寄希望通过自己扫码消费几碗拉面、干拉等,就能鼓励市民去下馆子,似乎还不现实。

  尽管眼下不少餐饮店已经开门迎客,但真正登门消费的食客却没有几个,尤其是大中小饭馆,出于防疫的需要,目前市民出行不但要戴口罩,走进任何一家店铺,既要测体温,又要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想要进饭馆消费,首先就迈不过心理障碍这道坎,更不要说产生食欲。近两个月来,无论是出门戴口罩,还是在家餐饮,业已成了一种习惯,很多人恐都想不起来还能去“下馆子”。虽然眼下各地新冠状病毒肺炎已呈零增长,被感染的风险也大幅度降低,但疫情形成的心理阴影并没有消退。特别是疫情还没有官宣解除,防控措施依然严格的当下,居民不敢放心消费,餐饮企业更不敢敞门迎客,万一有人在消费中被感染,对于涉事餐饮企业几乎是灭顶之灾,没有哪个老板敢冒这个险。

  不能放心“聚众餐饮”,餐饮企业就没法完全恢复营业,而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重压力之下,一方面需要餐饮业作为恢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标志”,全部开门迎客;另一方面,更需要通过多方干预来逐渐消退疫情给公众留下的心理焦虑阴影,让消费者能够轻松愉悦的“下馆子”。以笔者看来,在严把境外疫情输入的前提下,内地疫情反弹的概率和风险已不是太高,过度禁止人员聚集只能让社会的“疫情阴影”越发沉重,甚至会形成无法完全消除的“痼疾”。而且这样的严控人员聚集非但不利于提振所有消费,从眼下的防疫趋势看,其必要性也值得商榷。

  比起官员带头扫码消费来鼓励市民“下馆子”,倒不如采取多种方式来安抚和消除社会因疫情防控造成的焦虑心态与心理阴影,一个趋于正常的社会不可能出门还戴口罩,更不可避免人员聚集,如何更加科学的将防疫同正常社会“姿势”相结合,既能防疫又能放心下馆子聚餐,这才是真正需要动用智慧加以探索的。

您可能感兴趣的范文:

最新心得体会范文锦集范文
推荐心得体会范文锦集范文